第39篇 【不需自責】
《默想經文》經文:詩篇39篇
我靜默,不發一言,連好話也不出口。但是我的痛苦更加劇烈;我心裏充滿焦慮。生命不過像一口氣息;人生如泡影,一切的操勞都是虛空。
上主啊,我的壽命多長?我幾時會死?求祢指示,我的終局幾時來到? 求祢垂聽我的禱告,留心聽我的呼求。我哭求的時候,求祢幫助我、寬容我,讓我在去而不返之前有一點兒安樂。
主啊,我還能盼望什麼呢?我只有仰望祢,求祢救我脫離一切過犯。
《導讀》
詩篇39篇是一位正在受苦的人與上主的對話。我們發現,詩人一開始在面對自己的受苦時,是保持沉默的。這樣的沉默,可能是自己無法接受受苦的情況,也可能是內心正在思索受苦的原因。因此詩人對上主說:「求祢救我脫離一切過犯,不容許愚蠢人嘲笑我。」(8節)這句話表達出詩人用很傳統的眼光來看受苦──可能是來自犯罪。儘管如此,詩人並沒有停留在自怨自艾的狀況,反而是透過與上主對話,重新與祂建立關係。
詩人在受苦中決定打破沉默(3節),大聲呼喊:「主啊,我還能盼望什麼呢?我只有仰望祢。」(7節)的確,在受苦的時候,許多人總是選擇沉默,不管是自責或是責怪上主。然而,詩人卻清楚表達出,在受苦的時候唯有打破沉默與上主對話,才能得著盼望。因上主並不是一個不斷對人的對與錯評分的裁判,而像是我們生活上的夥伴或導師。祂是我們可以傾訴的對象,我們可以透過與祂的對話──重得安慰和盼望。這個盼望是即使我們是因為犯罪而受苦,相信上主仍會陪伴我們,帶領我們走出陰霾,讓我們生命可以得到翻轉和更新。
與主對話並不是要說服衪按自己的心意改變現況。很多時,即使禱告了,周遭的環境不但沒變,甚至可能會更差。但上帝卻能在我們尋求和依靠衪的時候,堅固我們的心和裡面的能力,以致我們有足夠有餘的力量,不但可以抵禦外在的壓力,還感受到從天而來的平安,使自己不但可以駕馭到環境,還有個人的心理質素。
<默想>:
我曾經把受苦的原因歸咎於自己、別人或環境而自怨自艾嗎?生命的翻轉,不在於情緒的無限爆發,而是願意與上主對話,讓衪大能的手去捉摸和醫治,並與祂重建立親密的關係,成就衪在自己生命裡的旨意。
<祈禱>:
上主啊,求祢讓我不沉迷在自怨自艾的情緒中,而是相信無論什麼原因造成我感到內心的痛苦,都有祢會陪伴我走出陰霾,因祢是掌管萬有的主宰。
奉主耶穌的聖名祈求,阿們。
Paintings: The Scream, Edvard Munch (1893)
圖文改編: 趙敏華